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支柱性产业,承担着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使命。电影产业的发展对周边产业产生了很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助推和产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基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用经济学理论分析电影产业,研究电影产业发展的现状,对于促进电影产业的积极健康发展和充分发挥电影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集中阐述了电影产业的相关概念,运用产业链、规模经济效应、效应价值论等经济学理论分析电影产业,研究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和特点,提出现阶段中国电影产业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就电影产业的发展道路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文化产业自身创造的经济价值也渐渐得到了每个国家的重视,成为了一个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文化软实力也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尺度。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支柱性产业,不仅对经济的直接贡献影响大,而且对其延伸产业链上的间接经济价值也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虽然中国电影产业起步较晚、产业基础薄弱,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也渐渐意识到了电影产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的扶持补贴政策。2013年,中共中央指出要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立完整高效的电影产业链。2015年,政府发布了《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大了对电影产业的扶持力度。2016年1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指出要促进电影产业健康繁荣发展,规范电影市场秩序,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政府的扶持补贴政策为中国的电影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国电影产业进入飞速发展的黄金期,并在2012年,中国电影总票房首次超过了日本,总计高达170.71亿元,从此以后,中国电影市场在世界排名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增长普遍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电影市场遇冷,一些过热的资本也逐步退出了电影行业,且从2017年起,我国电影市场票房增幅也逐年减少。虽然业内普遍认为中国电影开始进入了“冷静期”,然而2019年,中国电影却做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不仅市场总票房取得642.66亿元的好成绩,观众满意度也表现优秀。主要电影档期表现尤为突出,拉动了全年票房的增长,甚至国产电影在中国市场有六成以上的占有率,并加大步伐拓展海外市场。电影的工业化水平、科技水平、艺术创新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现象表明了我国电影开始向高质量发展。但是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高票房、口碑好的电影在电影总产量中只占少数,两极分化明显,国产电影的质量还需更加全面的提升,电影产业链条仍需进一步发展完善、合理布局。
然而,2020年初,新冠肺炎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开来,据美国好莱坞提供的数据,这次疫情对全球影业的影响将会造成超过50亿美元的损失,多个国家的电影产业相继进入停滞发展的状态。中国有5000家大小影视相关的公司倒闭,光万达影业就亏损6个亿。虽然政府及时对电影产业相关企业提供了补贴和减免的相关政策措施,但对于电影产业自身要考虑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如何利用互联网在疫情期间保证自身的发展。
1.1.2研究意义
从理论意义看,更加全面的了解电影产业对经济的影响,完善了电影产业的研究理论框架,丰富了电影产业的发展理论。
从现实意义看,电影产业的活跃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且作为文化产业的支柱性产业,研究其产业结构、规模效益、对消费、出口、就业的影响分析我国电影产业的现状,对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对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研究,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舆论指导和观念支撑,为中国电影产业在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下提供一些发展建议。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打造国家品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国外文献综述
从电影产业链和电影衍生品的角度来看,Liman(2005)在《大电影产业》中以产业经济学的原理为基础提出“扩窗”理论,他认为电影的多渠道发行与销售要充分利用电影的版权。Wyatt(2010)提出了“高概念电影”,指出将电影市场的营销作为电影产业中重要的环节,通过衍生品稳固消费者。Franklin、Sealer、Stoyanova(2013)从对电影产业链的创新分析中,研究了电影制作、开发、放映等环节的创新性,表明电影产业的所有环节都需要不断的创新,电影的创新性已成为电影票房增长不可或缺的因素。日本学者提出“角色经济”的概念,小田切博(2010)指出,美国的角色商品改变了动画商品只面向孩童的模式,拓展了以角色开发为中心的产业链,即买卖角色版权和角色商品化权。
从对电影版权的研究看,Hennaing针对电影项目版权变现困难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的电影公司在国际版权交易上,还没有完整的交易系统,这导致发展中国家的电影版权交易难以进行,在国际市场上也没有合适的交易平台。
1.2.2国内文献综述
徐陆对电影版权评估的指标进行了探讨,分为了基本指标、市场指标和调整指标,建立了电影版权评估的收益法模型。
王锦慧、晏思雨采用了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中国电影版权商业价值评估模型,也提到了美国等电影产业发达国家将电影版权证券化解决了电影产业的融资难题。
徐佳璐研究了好莱坞电影版权的融资模式,有以预售发行协议抵押融资、以电影版权抵押、以票房收益为抵押、版权证券化融资等。
周佳丽认为中国政府对电影产业的支持促进了电影产业的发展,从政策、税收、资金等角度探究中国政府对电影产业的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李儒俊等人发现了美国电影产业中衍生品的收入是电影票房收入的二倍甚至三倍,然而中国电影产业衍生品的收入只有12.5%左右。
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对电影产业的研究上主要针对于电影产业的一个方面,如产业链、版权的变现,相对全面的研究比较少。在社会经济环境日益变化的新时代背景下,多方面研究我国电影产业,分析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并针对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议,才能找到促进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路径和政策支持。
1.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我国电影产业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综合述评,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和内容,以及本文所用到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为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研究。对电影产业的相关概念进行鉴定,同时运用经济学理论研究电影产业的产业链、规模效应及消费。
第三部分为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与分析。通过对现状的研究,分析现阶段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特点。
第四部分为中国电影产业的问题和政策建议。分析中国电影产业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特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可行性政策建议。
第五部分为结论和展望,对全文进行总结。
1.3.2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
1.文献研究法
本文通过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平台进行搜索,收集了大量与本研究相关的中文文献和外文文献,了解目前国内电影产业的研究情况,并从中找到研究思路和创新点;同时浏览阅读相关书籍、报刊等,获取相关的有效前沿 孙息,为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基础。
2.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在对电影产业的规模效应分析中,根据文献数据对相关指标进行计算和数量分析,进一步对我国电影产业的规模进行定性判断。
3.理论联系实际法
以经济学理论为依据,同时结合当前我国电影产业的具体实际展开研究,研究的每一个环节都放到具体的社会背景下去分析和研究。
2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研究
2.1概念界定
2.1.1电影产业
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以电影生产为核心,涉及电影制片、发行、放映以及电影衍生品等相关产业的统称。
电影的制片包括电影剧本的创作、投融资、拍摄、后期等;电影发行是指发行公司对电影的宣传;电影放映则是由线上或线下院线负责放映,面向市场和消费者,院线是我国电影产品最主要的播放渠道,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影的网络播放渠道逐渐上升;电影衍生品通常是指将去除院线发行播放以外的非荧幕价值,又称为电影周边产品或者后电影产品。
图2-1电影产业链
2.1.2电影产业链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概念,是指产业部门间在一定的技术经济关系下,基于一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状联系形式,包括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产业链的上游向下游提供产品和服务,下游向上游反馈 孙息。电影产业链就是电影的选材、投融资、制片、发行、放映、衍生产品开发等一系列的相互依存的产业链。
选材,现在的电影题材主要来自小说、漫画、游戏等。随着版权意识的增强和对版权开发力度的加大,近年来逐渐产生了以“IP”为主的发展方向,包括了漫画人物形象,文学作品等。在这一方面,中国的IP运作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美国的超级英雄系列电影就是由原先的漫威“超英”漫画改编的,除此之外还有周边产品、相关游戏、主题公园等衍生品;而中国现在的电影,虽然有《唐人街探案》系列IP的成功开发、《流浪地球》周边产品的爆红,但由于缺乏长期的开发性和完善的体系,侵犯版权的盗版产品层出不穷。
融资,融资活动是电影产业运作的重要环节之一,电影企业在选择好合适的电影题材后,通过自行投资或、银行贷款、风险投资、私人资本、出售版权等方法进行融资。
制片,是电影产业的核心环节,制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电影的发行及购买市场。美国的电影制作主要是通过运用数字技术制作3D电影和以假乱真的布景搭建。
发行,是电影相关企业获得投资回报、将电影推向市场的第一步。
放映,电影放映的传统平台是电影院,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以DVD、蓝光等载体,在网络时代到来后,网络平台的方便快捷让电影出现新的观看平台,如爱奇艺、优酷土豆、哔哩哔哩等。
衍生产品的开发是电影产业链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2019年年度热片《流浪地球》,在票房收入超过40亿后,各种电影相关周边再度引发市场热议,电影中的“行星发动机”作为开发的电影周边产品受到市场的热捧。电影衍生品通常是指将除电影院线放映以外的所有能增加电影产业下游产值的产品,又称为电影周边或者后电影产品。对于电影产业起到宣传营销和收益增值的作用。电影衍生品通过再设计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制作出通过授权的可售卖的产品和服务,如玩具、游戏、服装、文具、图书、主题公园等。
2.2相关理论研究
2.2.1基于产业经济学中产业价值链理论的中国电影产业分析
哈佛教授波特提到“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价值链表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由此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一般来说,企业内部一部分价值链的外化形成了产业链,生产企业将生产环节重新整合设计,将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仅保留一部分核心功能或少数几个环节,而将其他环节尽可能外包,这种通过市场交易而形成的新的价值链称为“产业链”。
电影产业链的开端是选材,中国的电影内容题材库十分丰富,个大文学网站能够提供大量小说素材、包括哔哩哔哩漫画在内的漫画网站也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但是这些素材被转化成电影的不多,以2019年票房前十的电影为例,仅《流浪地球》、《少年的你》为小说改编电影。从数据上看,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642.66亿元,同比增长5.4%。在庞大的票房数值背后,依托的是低质量的、没有市场前景的作品,甚至有些作品滥用国家政策补贴,抄袭元作者的创意。优质内容没有资金渠道,没有对作者权益的保护。在电影制片环节,中国的技术条件远远落后于美国。同样改编自小说的《上海堡垒》,其豆瓣评分仅有2.9分,演员形象建立、服装道具、电影特效等都是观众吐槽的热点话题。粗糙烂制的电影不仅占用资金,还影响了中国电影的国际竞争力。
表2-1 2019年国产电影票房TOP10
排名影片名称票房(万元)
1《哪吒之魔童降世》500200
2《流浪地球》468100
3《我和我的祖国》312300
4《中国机长》290300
5《疯狂的外星人》221200
6《飞驰人生》172600
7《烈火英雄》170200
8《少年的你》155600
9《扫毒2:天地对决》131100
10《攀登者》109500
电影衍生品的相关产值对于整个电影产业的贡献日益凸显。融合电影中的元素开发而来的衍生品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文化效益,成为电影产业链的重要部分。衍生品开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电影版权的授权。除去某些电影不具备衍生品开发的条件,在具有开发条件的电影中,如果缺少了开发衍生品的意识和策略,或者被授权的公司缺乏专业水准,或者缺少行业内的相关规范,那么电影衍生品的开发也不会获得成功。以中国《蓝猫淘气三千问》为例,虽然其不是电影,但它的衍生品开发足以说明问题。在鼎盛时期,蓝猫的制作集数达到4000多集,甚至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蓝猫商店在全国各地开业。尽管当时还没有IP周边的概念,但其价值估计可能超过1000亿。但“蓝猫”在品牌授权上疯狂增加,而且假冒产品几乎和正品同时上市。当时,中国的版权立法还不完善,与假冒伪劣产品的斗争使蓝猫集团付出了很多精力,但收效甚微。最终,蓝猫所在的公司因拖欠员工工资等问题消失在大众视野中。在2017年3月《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确定了促进电影产业发展的基本制度和措施,为保护电影版权提供了法律依据。尽管如此,在《流浪地球》大红之后,还是有不少假冒伪劣产品涌向市场。
电影衍生品的开发尤其以美国迪士尼漫威为代表。漫威的IP形象多达5000,共出品了23部电影。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漫威衍生品的收入每年可达到10亿美元。不仅改变了传统电影的发行模式,也改变了衍生品产业的营销模式。分析漫威电影IP开发的方式,有以下四点:首先,通过故事情节重复利用各个英雄IP。例如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的发行,每个英雄角色的IP价值造就了近45亿美元的票房收入。因为这些超级英雄IP拥有粉丝群体,有稳定的消费者,就有稳定的市场。其次,漫威会预先计划每个英雄角色的出现顺序和故事发展的逻辑,以确保后续作品的一致。第三,故事的逻辑贯穿于不同的影视媒体,例如电影,短片和电视连续剧。最后,漫威的创作模式要求能够将基本构思拓展连贯的故事。上述四点系统性的IP角色影视化开发,为中国电影产业走向更加成熟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从微笑曲线看电影衍生品开发的市场价值。无论是电影版权的拥有,还是利用电影版权开发衍生品提供服务,两者都位于价值链的高附加值区间。这说明电影衍生品的开发对于电影产业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图2-2微笑曲线
2.2.2基于规模经济理论的中国电影产业分析
马歇尔说:“大规模生产的利益在工业上表现得最为清楚。大工厂的利益在于:专门机构的使用与改革、采购与销售、专门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划分。[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就是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电影产业的规模经济就是指随着电影产业规模的扩大、影院数量的增加,平均运营的成本下降,使得电影产业收益上升。
分析中国电影产业是否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将电影票房收入作为衡量电影公司收益的指标,用当年运营的银幕数量来衡量电影公司的规模,用放映场次数来衡量运营成本。
表2-2 2019年电影院线收入TOP10
排名院线2019年票房收入(亿元)银幕数(当年运营)(块)场次(场)
1万达88.54 6020 10209000
2大地61.95 7069 10351454
3上海联和51.08 610 6404083
4中影南方45.73 910 7643784
5中影数字42.48 1261 7477587
6中影星美34.11 206 4735627
7金逸31.39 2497 4344529
8横店27.01 2780 4519829
9幸福蓝海24.94 568 3617582
10华夏23.45 347 3731121
假设每家电影院线每一场电影的运营成本相同,考虑到数据差别的大小,采用对数生产函数:
lny=β0+β1lnx1+β2lnx2+ui
其中,y为电影公司票房总收入,x1为电影公司当年运营的银幕数,x2为电影公司放映的场次,ui为残差项。
在这里使用Eviews软件,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得到结果:
lny=-12.38913-0.006224lnx1+1.033620lnx2
t=(-5.069489)(-0.108908)(6.018897)
R2=0.892311=0.861543 F=29.00110 DW=2.429950
从结果看,R2=0.892311,说明该模型对样本的拟合较好。但x1的系数为负,与实际的经济意义不相符。经检验,发现存在多重共线性,对模型进行以下修正:分别作lny对lnx1、lnx2的一元回归。得到下列结果:
lny=2.192015+0.208388lnx1
t=(2.929046)(2.007459)
R2=0.334990=0.251864 F=4.029892 DW=0.724424
从估计的结果看,R2=0.334990,说明模型与样本不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认为x1与票房收入没有明显的关系。
lny=-12.25157+1.021951lnx2
t=(-6.254987)(8.134038)
R2=0.892129=0.878645 F=66.16257 DW=2.486251

R2=0.892129,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优度较好。假定其他变量不变,放映场次每增加1%时,电影公司的规模经济平均增加0.892129%。lnx2的系数通过显著性水平5%的检验,说明放映场次对电影公司的规模经济收益有较明显影响。lnx2的系数1.021951>1,说明我国的电影公司存在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放映场次的增加会提供电影公司的总收入,同时也可以提高每块银幕的利用率,降低成本,增加总收益。
2.2.3基于效用价值论研究电影消费
效用价值论是以物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人对物品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解释价值及其形成过程的经济理论。
边际效用论认为物品的效用会随着数量的增加而减少。当边际效用MU为0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值。在现实中,观看某些影片之后,消费者从中收获的满足或者正能量可能没有随着观看的次数增加而减少,反而还想再观看一次。但是,随着观看次数不断的增加,最终也会产生审美疲劳,视力、听力、脑力带来的疲劳感逐渐超出获得的满足感时,消费者也就会停止观看。所以电影作品的消费也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图2-3边际效用递减
2.2.4其他方面
电影对相关产业的带动能力较强,电影消费可以促进图书、游戏、主题公园等衍生品的发展。2019年观影人次达到17.27亿人,总票房达到642.66亿元。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和城镇人口的增加,电影消费市场也越来越大,2019年新增了两条院线,票房过亿的国产影片有88部。
电影衍生品是电影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包括玩具、游戏、模型、服装、文具用品、音像制品、小说、主题公园、主题餐厅等,是电影产业促进消费的重要手段。全国有数十家已成规模的影视基地,如浙江的横店影视城。2019年横店影视城接待游客1918万人次,接待电影电视剧组310个,光门票收入就达到87.3亿元,如果算上游客的饮食、住宿、购物、娱乐等消费,预计还要更高。各类电影节向来是促进消费的一大渠道。2019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收到来自112个国家和地区的3964部作品报名参与,平均每天接待游客8000人次左右,经济效益显著。
电影对商场的经营效益也具有明显的作用。大多数影院建在商场中,影院和商场互相为对方提供稳定的客流量,有效推动周边商业的发展。如万达影业,万达影院有62%建设在旗下的万达广场中,万达广场为其影院提供了快速扩张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稳定优质的客源。
电影产业是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复合型产业,对扩大就业有很大作用。2018年,中国文娱产业就业人数有53.7万人,考虑到电影产业对其他产业的辐射效应,电影产业对就业的总贡献可能为604.8万人。中国有电影发行公司约80家,后期制作公司约400家,这些公司提供固定工作岗位数约100~400个。
3中国电影产业现状分析和特点
3.1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
3.1.1电影产量总体趋势从上升到下降
2010-2019年中国电影故事片产量总体上呈上升到下降的趋势,但涨幅下降了。2019年中国电影故事片共850部,比去年下降5.8%左右。
图3-1 2010-2019年中国国产故事片产量总数与变化(单位:部)
表3-1 2010-2019年除故事片外的中国国产影片生产数量(单位:部)
电影种类/年份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动画片16 24 33 29 40 51 49 32 51 51
纪录片16 26 15 18 25 38 32 44 57 47
科教片54 76 74 121 52 96 67 68 61 74
特种片9 5 26 18 23 12 24 28 11 15
合计95 131 148 186 140 197 172 172 180 187
2019年中国动画电影有51部、纪录电影47部、科教电影74部、特种电影15部;2019年电影总产量达到1037部,比去年降低4.2%。
2019年电影总产量的降低主要是因为国产故事片产量的下降,这说明电影市场对高质量内容的需求限制了部分低质量电影的产出,进一步推动了电影高品质意识的提升。
3.1.2电影票房持续增长
图3-2 2010-2019中国年度观影人次(单位:亿)
图3-3 2010-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和增长率(单位:亿元、%)
2019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到642.66亿元,比去年上升5.4%,但增长速度缓慢;观影人次持续上涨,达到17.27亿人。随着中国电影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票房增长速度逐渐缓慢下来,说明电影产业盲目追求高票房的时代正在过去,注重电影内容的开发逐渐成为行业内的共识。除此之外,中国电影市场的缓慢增长与全球电影市场的萎靡有关。2019年,美国电影票房约为112.7亿美元,较上一年下降5.2%左右,发行数量减少了63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电影票房仍增长了5.04%,体现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3.1.3国产电影表现优秀
表3-2 2010-2019年中国国产电影与进口电影(单位:亿元、%)
年份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国产片票房57.34 70.31 82.73 127.67 161.55 271.36 266.63 301.04 378.97 411.75
进口片票房44.38 60.84 88 90.02 134.84 166.33 190.49 258.07 230.79 230.91
国产票房占比56.37 53.61 48.46 58.65 54.51 61.58 58.33 53.84 62.15 64.07
表3-3 2010-2019年中国票房过亿元的影片数量(单位:部)
年份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票房过亿电影总数27 38 43 62 66 81 84 92 82 88
票房过亿国产片17 21 21 35 36 47 43 51 44 47
票房过亿进口片10 17 22 27 30 34 41 41 38 41
与进口片相比,国产电影总票房收入411.75亿元,比去年增长了8.65%,市场占比达到64.07%,保持了在中国电影市场上的优势地位。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国产电影可以与好莱坞电影在本地市场竞争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自2010年以来,票房超过1亿元的国产电影数量已连续多年超过进口电影。2019年票房过亿元的影片共有88部,其中国产电影就有47部,超过10亿元的国产电影有10部。显示了国产电影在中国本土市场的影响力较大。
表3-4 2019年年度票房前十电影
排名影片名称票房(万元)国别平均票价(元)场均人次
1《哪吒之魔童降世》500200中国35 23
2《流浪地球》468100中国44 29
3《复仇者联盟4》424968美国48 23
4《我和我的祖国》312300中国37 35
5《中国机长》290300中国37 26
6《疯狂的外星人》221200中国41 30
7《飞驰人生》172600中国41 25
8《烈火英雄》170200中国35 19
9《少年的你》155600中国36 16
10《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143426美国35 15
2019年,中国年度电影票房前十的电影中,国产电影就占据了8个位置。其中,《哪吒之魔童降世》和《流浪地球》的单片票房均超过40亿元,并分别在当年全球电影票房排行榜中的排名第11、12位。说明在中国电影市场国产电影对进口电影形成了绝对的优势。意味着国产电影已进入内生增长的良性发展阶段,并在本地市场开始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3.1.4电影院线发展迅速
2019年,电影院线的基础建设取得了全新的发展,银幕增量向三四线城市下沉,电影院线分布格局逐渐优化合理。2019年全国银幕总数达到69787块,电影基础建设位居世界第一。
图3-4 2010-2019年中国电影银幕数量(单位:块)
2019年全国新增银幕数有9708块,增长了16.1%。银幕增速开始放缓,说明电影院线建设的盲目扩张已经过去。如今,一线和二线城市的电影院线基础设施已经饱和,电影院线和银幕数量的增加主要来自第三、第四和第五线的城市,电影院线基础设施的布局结构较为合理。不仅满足了三,四,五线城市的精神和文化需求,而且促进了中国电影市场内生增长模式的发展。
3.1.5电影发行营销模式不断创新
随着互联网与电影产业融合的不断深入,电影互联网播放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影网络发行和营销也逐渐发展起来。2019年,互联网视频用户规模达到7.59亿,其中长视频用户规模达6.39亿。庞大的用户基础,对在线电影观看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付费的日趋成熟为电影的互联网发行和营销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短视频播放量达到131.18亿次,是当年电影短视频播放量的第一。在线电影不仅扩展了电影的消费范围,而且延长了电影的艺术寿命。
在网红经济的影响下,直播平台的兴起也为中国电影的发行营销带来了机遇。如,电影《受益人》的营销采取了直播的方法,主角直播宣传影片,在6秒钟内售出116,000张特惠电影票,从而将“直播售票”营销方法推向市场。后来,《南方车站的聚会》等的营销也采取了这种的营销方式,互联网直播成为电影宣发的新平台。互联网直播具有互动及时、流量大的特点,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更准确的社交营销效果。
3.1.6新冠疫情冲击电影行业
根据好莱坞提供的数据,新冠疫情可能导致全球影业损失超过50亿美元,多个国家的电影产业陆陆续续陷入危机,并且我国有近5000个大小电影公司倒闭。在疫情发生后,我国电影企业普遍存在无法正常营业、资金周转困难、人员无法复工等情况。其中,房租和物业费、人员工资、还贷等压力普遍较大。中国政府及时发布了相关政策和措施,发放补贴资金、减免租金等扶持电影产业,帮助电影行业的复工。
3.2现阶段中国电影产业的特点
1.电影产量总体趋势从上升到下降。
2.电影票房持续增长。
3.国产电影表现优秀。
4.电影院线发展迅速。
5.影发行营销模式不断创新。
6.新冠疫情冲击电影行业。
4中国电影产业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政策建议
4.1中国电影产业存在的问题
4.1.1电影产业规模化程度不足
规模化是电影工业化的标志之一。但是,我国电影产业的集中度并不高,中国电影业尚未形成类似于垄断竞争的模式,尤其是缺少迪士尼式的影视产业帝国。中国电影产业还不能够完全满足中国巨大的潜在电影消费市场。
4.1.2电影人才储备不足
中国电影行业中能使用多种电影技术的制作电影的专业人员、在后期制作期间制作电影特效、配音、剪辑、宣传等的人才十分缺乏。中国电影产业需要能够适应电影工业化发展和电影国际化竞争的人才,但是中国目前的相关教育仍无法满足这种对人才不断增长的需求。
4.1.3盈利模式单一
中国电影产业尚未形成完备的IP产业模式。诸如美国漫威系列电影,他的票房收入只有电影收入的五分之二左右,更多的收入来自电影衍生品,每年衍生品有超过10亿美元的收入。但是中国的电影衍生品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模式还很不成熟,IP的价值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中国电影产业长期依靠电影票房收入,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增加了电影产业资金周转的难度。
4.1.4融资体系的不健全
中小型电影企业取得银行贷款的难度大,资金缺乏,资金链的断裂限制了电影的创作,使制作高质量的电影变得更加困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被淘汰。但大型电影公司可以获得大量的注册资本。
担保系统的不健全。不完善的担保制度使许多想要投资但不敢冒险的投资者在考虑风险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观望态度。由于我国电影公司缺乏金融中介机构进行咨询评估和资金咨询,在电影业发展不景气的现状下,多数出资者不敢为未完成的电影项目投入大量资金。
4.1.5出口竞争力较弱
在出口方面,2019年中国共有17部电影向80多个国家或地区销售,但海外票房收入累计仅为11亿元人民币;与之相比,进口片在中国的票房收入接近230.91亿元人民币。语言、文化、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中国电影公司发行营销能力的欠缺,是阻碍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发展的主要原因。
4.2相关政策建议
4.2.1不断完善电影产业链的建设
加大对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可以增加中国电影产业获利的渠道。现在我国对电影版权市场的开发还很不完善,电影衍生品交易收入还很少。因此,延长电影产业链、加强对电影衍生品的开发是增加中国电影产业获利的渠道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要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另一方面,要对电影衍生品产业链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完善电影产业链,提高中国电影产业的竞争力,吸引更多优质资金投入电影市场。
4.2.2发展“互联网+”电影产业的模式
首先,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能够准确定位电影消费市场,为电影产业提供可预期的发展方向;其次,互联网“众筹平台”的发展为电影产业提供了融资渠道,提高了电影的影响力;再次,互联网的“在线票务平台”不仅节省了观众的时间和精力,还可以预测票房,改变了传统的销售渠道;最后,互联网“新媒体”为电影的社交营销提供了渠道,加大了对电影的宣传力度。
4.2.3重视多元化电影人才的培养
技术驱动下,万物互联成为可能,电影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联系也将更加紧密,这对新形势下电影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专业人才的供给源头,面对产业的变革,有必要及时调整战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我国影视类高校专业还主要集中在导、摄、录、美等几个传统领域,同质化局面亟待打破。各大高校需要以产业融合为契机,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打造差异化的重点专业。
4.2.4着重发展电影产业“衍生品”环节,打造优质电影“IP”
电影产业要打通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线上和线下,创造整体市场增量,将单一的票房业务收入拓展为多元化的收入,形成多层次影业关联的消费体验;加强与文学、音乐、游戏等的联动,挖掘创意故事,打造优质“IP”,为电影提供内容支撑。
4.2.5融资模式多元化
电影行业选用电影私募股权融资的方法,使电影产业不受制于银行贷款的诸多约束,且对电影的制作、财政等方面有了更精确的标准,可以最大程度地平衡投资风险。[]除此之外,还要引入专业化的金融机构,在风险评估、监管和交易保障方面发挥作用,能够有序规范电影资本的继续运转。还可以探究电影众筹模式,这样可以降低大众参与电影投资的门槛,增加电影的融资渠道。
4.2.6保护电影知识产权
要重视宣传,增强电影知识产权在经济领域中的地位。我国近几年才建立知识产权制度,缺乏权威机构的分析与统计,没有全面的数据对知识产权在经济的作用与地位进行说明,政府对其重视不足。首先,应借助媒体宣传,增强政府对电影产业的认识。其次,应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完善《著作权法》,既尊重智力劳动者的正当权益,也对电影产业增值进行全面考虑。最后,严厉打击盗版,严格执行盗版法,让消费者认识到使用和购买盗版也是违法行为;逐步减少制作电影产品的成本,增强运作效率,不给盗版产品生存空间;加强打击盗版,以经济和法律方式严惩盗版行为。
4.2.7扩大海外市场和新媒体市场
针对海外市场,要在电影题材、语言、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营销。美国、英国、日本、泰国等国家的市场都需要有策略性的开拓。在以中国价值观开发电影的基础上,融合不同文化,提高电影的竞争力。
对于电影产业,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为新媒体方便快捷的特点,其存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电影院线的收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了可以随时使用的新媒体观看电影,吸引了一部分院线电影的客流量。但是,对于电影制作和发行公司来说,新媒体又拓宽了电影的销售和营销渠道,增加了对电影的宣传,提高了电影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