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医药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中药行业,由于国内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发展也很迅猛。其中,《中国药典》的颁布和修订及国家对中药板块的相关支持政策也为中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如何提高中药行业的盈利能力及市场竞争力,是我们目前亟需研究的内容。本文选取了云南白药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财务指标进行盈利能力分析,并进行同行业的对比分析,提出增强云南白药盈利能力的建议,探索中药行业未来的发展创新点(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同时,企业数量的不断增长也使得各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为了扩大自身的竞争优势,许多企业或与他人合并或自己谋求转型升级。但这一切的背后,企业都会率先考虑该做法是否能使企业得利。众所周知,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就是获取利润,盈利能力分析则较好地反映了企业的获利情况。
单从医药行业来看也是如此。在人口老龄化加深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医药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中药行业,由于国内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发展也很迅猛。但是,《中国药典》的颁布和修订及国家对中药板块的相关支持政策也为中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在这样背景下,如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更加值得企业思考。因此,我们在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时,首先进行盈利能力分析。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盈利能力”一词最早来源于19世纪的美国。Stern Stewart(1991)用EVA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进行评估,在价值增值基础上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Prowse(1992)基于1979-1984年的数据,研究股权集中度、净资产等因素对公司盈利能力水平的影响。Beger,Clarke,Cull,Klapper and Dell(2005)基于阿根廷90年代的相关数据,通过净资产收益率、利润盈利能力等指标来评价银行的盈利能力,最后发现私有化有利于增强银行的盈利能力。Binin,Hasan and Wachtel(2005)通过对多个银行1996-2002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Oyvind Helgesen(2006)通过分析订单处理行业的36个不同市场的公司和客户,得出市场为导向的企业能够通过使用相关营销指标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Zhuofan Yang,Yong Shi and Hong Yan(2016)通过考察我国电子商务拥堵效应、生产力效应和利润生成的关系,得出拥塞会削弱盈利能力,并导致产出投入的负回报。通过测量拥塞的存在和消除输入拥塞资源,帮助管理者提高盈利能力。
2.国内研究现状
方华(2009)通过相关文章来分析总结影响盈利能力的相关因素,并且基于传统盈利能力,综合盈利的四个特性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宫键,高万东(2015)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盈利现状,找出制约盈利水平提升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盈利能力。朱林娜,田京鑫(2018)将纵向比较分析法与杜邦分析法结合使用,综合分析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苏李华(2018)通过运用传统以及改进的杜邦分析模型对中牧股份进行比较分析,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经济效益。王雅博,谭天明(2019)就各项指标对易明医药进行盈利能力分析,通过分析找到问题的所在,并就此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意义
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有诸多好处的。对投资者来说,可以通过衡量一个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来决定所投资金的时间和金额,有利于其作出更好的投资决策;对企业的债权人来说,根据与盈利能力相关的指标,可以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有利于债权人合理作出风险预判;从企业经营者角度,通过分析得出的相关结论有利于企业制定更好的发展战略,调整不合理的经营方式、资产结构等,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从政府角度,可以根据企业的分析结果评估企业的价值和财政支持的力度。[贾艳琴,陈晓园.基于杜邦分析体系Y公司盈利能力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4):99-100.]因此,对云南白药进行盈利能力分析,不仅可以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及改进措施,这对中药行业的未来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盈利能力分析的相关理论
(一)盈利能力概念
盈利能力就是指公司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众所周知,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一个相对的指标,利润的多少还与宏观环境、投资规模等因素有关,相较而言利润率更能反应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小,因而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很重视盈利能力的分析。
(二)盈利能力分析的具体内容和指标选择
在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时,可以有多种指标,现归类如下:
1.商品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包括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及息税前利润率等。
2.资产与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包括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
3.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包括每股收益等。
4.盈利质量分析。分析指标包括盈利现金比率,销售获现比率等。
三、中药行业、云南白药简介及发展现状
(一)中药行业简介及发展现状
1.中药行业简介
中药行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具体可细分为中草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这三大产业。一直以来,中药凭借产量丰富、分布地域广阔、副作用小等优势在我国医药行业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2009年以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中药行业发展迎来政策红利期。[呼妙炫,王辉龙,都晓春.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中药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研究[J/OL].中国现代中药:1-16[2020-03-1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5442.R.20200115.1042.002.html.]但是,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也有转型之需,医院控费、医保支付改革、医保目录调整、药品重点监控等政策正倒逼中药行业蜕变。[马飞.高光时刻与转型之需中药行业拿什么获利[N].医药经济报,2019-11-25(008).]
而且近些年,由于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中药饮片市场存在制假售假、超范围经营等乱象,尤其是2018年以来,中药行业相继出现了众多负面事件,促使我国中药质量与监管力度亟待提升,加快行业的标准化建设与完善。
2.中药行业发展现状
图1中药产业的销售收入及同比增长率
数据来源:wind资讯、国家统计局
从图1来看,中药产业的销售收入从2016年达到峰值后出现下降趋势,同比增长率逐渐下降,到了2017、2018年呈现出负增长的态势。这主要是由于受到两票制、医保控费等政策的影响,企业的产品定价及销售量受到影响,运营成本及销售费用的增大,也使得中药行业的销售收入降低。其中,中成药产业和中药饮片产业也同样受到相关政策的影响,我们基于收集的数据,对这两个产业进行具体的分析。
表1中成药产业2014到2018年的相关财务数据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销售收入(亿元)5806.5 6167.4 6697.1 5735.8 4655.2
同比增长率(%)14.6 6.2 8.6-14.4-18.8
利润总额(亿元)597.9 668.5 736.3 707.2 641
同比增长率(%)11.1 11.8 10.1-3.9-9.4
数据来源:wind资讯、国家统计局
图2中成药产业2014到2018年的相关财务数据
数据来源:wind资讯、国家统计局
以中成药为例,其销售额从2014年到2016年逐年上升,但增长率却逐年减少,2017年和2018年分别出现14.4%和18.8%的负增长,利润总额增长率在2014年至2016年间平缓波动,到2017年和2018年分别出现3.9%和9.4%的负增长。这主要是由于面临中药审批趋严加之出现医保控费的情况,多地卫健部门、医疗机构将中成药特别是中药注射剂作为“辅助用药”加以“重点监控”,导致中成药在医疗机构的使用金额和占比都有很大幅度的下滑,且两票制下企业的运营成本及销售费用加大,短期内中成药制造行业销售及利润增速下行压力较大。
表2中药饮产业2014到2018年的相关财务数据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销售收入(亿元)1495.6 1699.9 1956.4 2165.3 1714.9
同比增长率(%)18.8 13.7 15.1 10.7-20.8
利润总额(亿元)105.3 123.9 138.3 153.4 139.1
同比增长率(%)11.8 17.7 11.6 10.9-9.3
数据来源:wind资讯、国家统计局
图3中药饮片产业2014到2018年的相关财务数据
数据来源:wind资讯、国家统计局
而中药饮片加工业从2014年到2017年的销售额呈上升趋势,但增长率却从2014年的18.8%下降到2017年的10.7%,到2018年中药饮片的销售收入首次出现20.8%的负增长,其在2014年至2017年利润额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5年的增长率为17.7%,达到近几年的最高值,此后开始下降,到2018年出现9.3%的负增长。这主要因为目前我国中药饮片市场行业集中度低,饮片质量问题较突出,虽然中药饮片对中成药具有一定替代效应,但新版GMP与国家飞行检查将淘汰小产能,提升行业集中度。
(二)云南白药简介及发展现状
1.云南白药简介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云南白药厂。1993年在深交所上市,1996年10月,公司更名为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白药”)。1999年成功实施创业再造,2005年推出“稳中央、突两翼”产品战略,2006年实施股权分置改革。2010年开始实施“新白药、大健康”产业战略,2016年提出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决策,2017年6月6日,公司与云南省国资委、新华都、江苏鱼跃签署了相关协议,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企业。[吴平雄,王颖颖.2017年度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状况分析[J].时代金融,2018(33):161-162.]2019年2月28日,云南白药吸收合并云南白药控股有限公司(简称“白药控股”)事项获得证监会有条件通过。从这些年的发展中,我们不难看出,云南白药逐渐从一家传统中成药企业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大健康产业领军企业之一。
2.云南白药发展现状
表3云南白药的主营业务
年份按行业分类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利润比例毛利率
金额(亿元)占比金额(亿元)占比
2014工业销售收入81.90 43.53%32.23 24.53%87.52%60.65%
商业销售收入105.88 56.28%98.95 75.31%12.21%6.54%
2015工业销售收入91.80 44.27%35.96 24.96%88.19%60.83%
商业销售收入115.27 55.58%107.94 74.93%11.58%6.36%
2016工业销售收入90.80 40.52%34.42 21.90%84.25%62.10%
商业销售收入132.76 59.24%122.35 77.84%15.56%7.84%
2017工业销售收入99.62 40.97%34.26 20.48%86.19%65.61%
商业销售收入142.84 58.74%132.42 79.15%13.73%7.29%
2018工业销售收入107.27 40.16%38.85 20.94%83.86%63.79%
商业销售收入159.37 59.67%146.35 78.90%15.96%8.17%
2019Q1-2工业销售收入49.09 35.41%16.71 16.97%80.61%65.96%
商业销售收入89.5 64.56%81.73 82.99%19.36%8.69%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图4 2014到2018年云南白药四大事业部收入情况
数据来源:wind资讯
云南白药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工业销售和商业销售,商业销售主要通过云南省医药公司进行运作,经营药品批发零售;工业销售则又可细分为药品工业销售和非药品工业销售,药品工业主要包括中央产品、透皮产品和普药,非药品工业主要包括牙膏等日化产品。从表3我们也不难看出近几年商业板块的营收占比在持续增长,与工业板块相比,商业板块贡献的收入更多。图4反映了2014到2018年云南白药四大事业部的营收情况,其中除了药品事业部增长乏力、出现下跌,其它三大部门都在稳定增长。健康产业事业部在2014年营收为20.75亿元,到2018年营收翻倍,达44.21亿元;2018年,中药资源营收13.67亿元,比2014年的3.46亿元增长了近3倍。健康产品和中药资源未来将成为云南白药营收增长的主要动力。
四、云南白药盈利能力分析
基于前期网上的资料搜集和中药行业中相关企业的比较分析,本文决定选取云南白药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财务指标进行盈利能力分析,并与同行业的白云山、同仁堂进行对比,最后对中药行业各指标情况进行总结。
(一)商品经营盈利能力分析
1.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是指毛利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表4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Q1-3
云南白药30.16 30.53 29.86 31.19 30.55 29.70
白云山35.24 36.21 33.06 37.66 23.84 21.72
同仁堂43.17 46.08 45.98 46.24 46.75 48.99
中药行业46.35 46.56 48.92 50.92 49.86 47.44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图5销售毛利率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图6云南白药销售毛利率及其同步增长率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图7云南白药利润表相关数据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纵向来看,云南白药2014至2019Q1-3销售毛利率围绕30%上下波动,在2016及2018年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主要是由于商业销售收入增速快于工业,且毛利率较低、收入结构变化、工业产品成本提升所致。而2019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29.70%,较中报提升0.66个百分点,主要由于高毛利业务收入占比有所增长。整体上看,云南白药的发展很稳定,营收经营增速放缓,也表明企业的营销战略的稳定性。同时,成本的大幅增加并没有缩短利润空间。但我们也要看到企业的发展要依靠利润,因此,对云南白药来说,它的利润空间还有待提高。
横向来看,云南白药销售毛利率低于同仁堂和白云山,并且尚未达到行业平均水平。这主要是由于云南白药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较高,且其一直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所以毛利率相对较低。
总体来看,2014至2019Q1-3中药行业的销售毛利率比较稳定,虽然近几年受到两票制等相关政策的影响,但中药行业整体的盈利能力依然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
2.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是净利润与销售收入之比。
表5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Q1-3
云南白药13.27 13.29 13.08 12.88 12.32 16.34
白云山6.44 7.03 7.78 10.11 8.37 6.75
同仁堂12.95 13.55 12.92 13.02 12.83 13.94
中药行业14.82 14.24 13.74 13.82 10.75 11.48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图8销售净利率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纵向来看,云南白药2014至2018年销售净利率呈小幅度下降的趋势,并在2018年达到最低点12.32%。结合同期毛利率来看,主要是因为销售费用明显拖累整体利润,该公司销售模式调整以及渠道投入等使得销售费用增长近30%。但是,根据2019Q1-3的数据来看,云南白药的净利率大幅度增长,达到16.34%,这主要是因为销售费用率保持稳定,管理、财务费用率呈下降趋势,预计随着公司混改后经营效率提升预计随着公司混改后经营效率提升,三费率有望持续下降。
横向来看,云南白药销售净利率略高于白云山和同仁堂,从2018年开始逐渐高于中药行业平均水平。这是因为云南白药营业外收入的增长幅度要高于营业外支出的增长幅度,且三费呈下降趋势,所以在净利润较高的情况下,企业的销售净利率也较高,这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强。
总体来看,2014至2019Q1-3中药行业的销售净利率呈现出下滑的态势,从这也不难看出虽然其销售毛利率较为稳定,但相关政策直接影响了中药企业的销售费用,销售费用的增长拖垮整体利润,使得中药行业的销售净利率逐渐下滑。
3.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之比。
表6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Q1-3
云南白药15.48 15.64 15.32 15.01 14.34 19.16
白云山6.96 7.59 8.39 11.32 9.08 7.36
同仁堂15.51 16.48 15.63 15.78 15.52 17.16
中药行业19.2 21.37 20.4 18.32 14.41 15.41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图9成本费用利润率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纵向来看,云南白药2014到2019Q1-3的成本费用利润率总体呈稳中有升的趋势。这表明云南白药利用生产经营成本费用取得的利润逐渐增加,劳动耗费的效益较高。同时也表明企业对成本费用的控制和管理在逐步增强。
横向来看,相比另外两家企业,云南白药的成本费用利润率较高,且从2018年开始逐渐高于中药行业平均水平。这表明其对成本费用的控制能力较好,获现能力较强。
总体来看,2014至2019Q1-3中药行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是处于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的,但从近两年的数据也不难看出中药企业已经做出改变来适应相关政策,因此近两年中药行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还是在稳步上升的。
4.息税前利润率
息税前利润率是息税前利润与营业总收入之比。
表7息税前利润率
息税前利润率(%)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Q1-3
云南白药15.57 15.60 15.51 15.10 14.82 18.66
白云山7.80 8.39 9.20 10.89 9.43 8.33
同仁堂15.46 16.11 15.55 15.81 15.57 16.70
中药行业17.8 19.51 20.52 18.54 14.54 15.57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图10息税前利润率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纵向来看,云南白药2014到2019Q1-3的息税前利率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这说明企业的销售经营能力较好,获利能力较强。
横向来看,相比另外两家企业,云南白药的息税前利润率处于较高的水平,且从2018年开始逐渐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表明它的经营能力逐步增强,获现能力在行业中处于较为领先的位置。
总体来看,2014至2019Q1-3中药行业的息税前利润率也是先上升后下降,且在2016年达到最大值。和成本费用利润率一样,虽然受到政策影响,但从2018年开始中药行业的息税前利润率就开始逐渐上升了,这也表明中药企业做出的相关改变使中药行业正向好发展。
(二)资产与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分析
1.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是息税前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之比。
表8影响云南白药总资产报酬率的相关因素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Q1-3
总资产周转率(次)1.29 1.16 1.02 0.93 0.92 0.54
息税前利润率(%)15.57 15.60 15.51 15.10 14.82 18.66
数据来源:wind资讯
表9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Q1-3
云南白药20.05 18.16 15.85 14.04 13.63 10.12
白云山11.08 10.66 8.83 8.42 9.99 7.88
同仁堂12.05 12.77 11.97 11.83 11.29 7.95
中药行业13.01 11.67 10.57 10.24 8.38 6.72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图11总资产报酬率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纵向来看,云南白药2014到2019Q1-3总资产报酬率一直在降低。分析发现,销售息税前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都是其影响因素。且息税前利润率的增加对总资产报酬率的影响远小于总资产周转率的降低对其的影响,因此总资产报酬率不断降低。这说明企业总资产的获利能力在下降,资源利用不合理。[何志昂.雷达图分析法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以云南白药上市公司为例[J].河北企业,2018(12):40-41.]为此,云南白药应通过调整经营策略来调整全局的资产周转率,努力提高资产利用率从而提高盈利能力。
横向来看,云南白药的总资产报酬率仍然高于白云山和同仁堂,且一直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说明相较而言,云南白药的资产运用效益更好,盈利能力强。
总体来看,2014至2019Q1-3中药行业的总资产报酬率逐渐下降,这表明虽然中药企业已经做出一些调整,但图表中的数据表明这还远远不够,未来中药企业还要做出多方面的改变和创新,以期使得整个中药行业的总资产报酬率能够持续增加。
2.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之比。
表10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Q1-3
云南白药24.86 22.43 20.03 18.55 17.37 8.70
白云山16.38 15.91 12.75 11.34 16.93 13.72
同仁堂14.49 13.33 12.51 12.55 12.83 8.76
中药行业15.76 14.44 12.78 12.3 10.11 8.13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图12净资产收益率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纵向来看,云南白药2014到2019Q1-3净资产收益率逐年下跌,这也反映出我国GDP增速从高速增长降低到稳定增长的经济形势,这说明企业利用自有资本获利的能力变弱,运营效益降低。这也说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资金的利用率降低,反映出企业的盈利能力有一定的欠缺。
横向来看,云南白药2014到2018年的净资产收益率高于白云山和同仁堂,但到2019Q1-3,云南白药与同仁堂持平,而白云山最高。这表明云南白药近几年的资金利用率不充足,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后,云南白药的产品结构短期没有发生变化,收入增速保持稳定,盈利能力也无明显变化。[沈红波,张金清,张广婷.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控制权安排——基于云南白药混改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9,35(10):206-217.]
总体来看,2014至2019Q1-3中药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一直下降,这表明未来中药企业还是要继续努力,使整个中药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能有望增加。
(三)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指净利润与股本总数之比。
表11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元)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Q1-3
云南白药2.4100 2.6600 2.8000 3.0200 3.1800 2.7700
白云山0.9230 1.0070 1.0750 1.2680 2.1160 1.9430
同仁堂0.5820 0.6450 0.6800 0.7420 0.8270 0.6200
中药行业0.6727 0.5793 0.6161 0.6349 0.5635 0.4484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图13每股收益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纵向来看,云南白药2014到2019Q1-3的每股收益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2018年达到最大值为3.18元,但是2019Q1-3下降,这主要是受到公司经营调整期以及重大资产重组、董事会换届以及回购等一系列事项的影响。但仍然说明了云南白药股利稳定,投资风险不高,表明企业盈利能力稳定,经营状况良好。
横向来看,云南白药每股收益依然高于同仁堂和白云山,且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说明公司盈利能力领先。
总体来看,2014至2019Q1-3中药行业的每股收益比较稳定,虽然从2018年开始有些微的下降,但中药行业整体的盈利能力依然较为稳定。
(四)盈利质量分析
1.销售获现比率
销售获现比率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营业收入之比。
表12销售获现比率
销售获现比率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Q1-3
云南白药1.06 1.08 1.22 1.15 1.19 1.06
白云山0.98 0.93 0.86 0.78 0.93 0.91
同仁堂0.94 0.93 0.99 1.00 1.05 1.05
中药行业1.02 1.02 1.06 1.02 1.05 1.02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图14销售获现比率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图15云南白药销售获现比率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纵向来看,云南白药2014至2019Q1-3的销售获现比率总是大于1,且在2016年达到最大值。这表明公司通过销售获取现金的能力很强,信用政策较好,可以及时收回相关款项。但到2019Q1-3有所回落,这主要是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有所降低。
横向来看,云南白药的销售获现比率较白云山和同仁堂而言最高,虽然近几年同仁堂的销售获现比率也在不断增加,但始终不及云南白药。这表明云南白药通过销售获取现金的能力很强,虽然2019前三季度有所回落,但始终处于中药行业较为领先的水平。
总体来看,2014至2019Q1-3中药行业的销售获现比率较为稳定,这表明中药行业整体的盈利能力比较稳定。
2.盈利现金比率
又叫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经营现金净流量同净利润的比值。
表13盈利现金比率
盈利现金比率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Q1-3
云南白药0.64 0.79 1.02 0.37 0.80 0.04
白云山1.45 1.44 1.57 0.87 1.48 0.30
同仁堂0.56 0.57 0.67 0.83 1.06 1.35
中药行业0.59 0.61 0.86 0.63 0.87 0.87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图16盈利现金比率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图17云南白药盈利现金比率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纵向来看,云南白药的盈利现金比率波动很大,在2014至2016年不断增加,16年达到最大值1.02,但是2017到2019Q1-3波动幅度较大,尤其是2019年前三季度达到最小值0.04。从图17来看,我们发现导致2019年前三季度偏低的原因主要是经营现金净流量的持续降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88.06%,这是因为2019年贴现额度大幅减少。表明云南白药的盈利质量还有待提高。
横向来看,白云山和同仁堂的盈利现金比率都要高于云南白药,尤其是同仁堂近几年一直在稳定增长。这表明云南白药的利润质量在整个中药行业中较差,公司应采取相关措施努力提高企业的盈利现金比率。
总体来看,2014至2019Q1-3中药行业的盈利现金比率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从中不难看出虽然受到相关政策的影响,但中药行业的盈利现金比率反而增加,这表明中药行业的盈利质量较好。
五、提高云南白药盈利能力的建议
经过以上对云南白药的相关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云南白药整体的盈利能力尚可,但依然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进行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对云南白药的盈利能力提出如下建议,并在此基础上浅谈中药行业未来应如何提高自身盈利能力:
(一)合理增加负债融资,提高资产获利能力
对云南白药进行横纵向分析发现,云南白药的盈利能力稳定,但是目前医药行业的环境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所以要想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云南白药要提高资产和资金的利用率,公司在经营利润稳定增长、有足够的偿付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的基础上,可以考虑保持略高的负债率,发挥财务杠杆效应为股东更好创利,[王蒙.中药行业投资风险分析——以云南白药为例[J].河北企业,2018(12):116-117.]与此同时还可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通过对其他众多中药企业的分析,我们也不难发现他们大多资产利用率不高,负债融资能力不是很强,这在当前的经济大环境下是不太可取的。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各中药企业都应该进行策略的调整和创新,积极提高资产和资金的利用率,合理增加负债融资,以使得整个中药行业的盈利能力有所增长。
(二)加大研发投入,进行产品和技术创新
在政策的导向和市场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只有提高医药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才能制造出创新药,从而提高效益。因此,云南白药应加大在新药方面的研发投入、不断的进行产品和技术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企业的未来发展。
对中药行业来说亦是如此。创新是一个永久不变的话题,对中药行业来说,增加研发投入也同样重要。研制新药是双赢的举措,不仅可以增加利润,提高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也能更好的服务人类,为社会做贡献。
(三)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
云南白药的营业收入增长的同时,营业成本的大幅度增加使得利润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这就表明云南白药的内部管理制度存在缺陷,虽然云南白药已经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但目前来看并没有明显的成效。因此企业应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运营成本,科学化的管理更有利于提高利润率。
其他内部管理有缺陷的中药企业也该如此做。无论是否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都应该采取相关措施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整个中药行业的运营成本才能得到更好的控制,才能在此基础上提高行业的盈利能力。
(四)利用已知优势,与市场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利用已知优势,与市场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寻找潜在客户,以研发优势促进销量。另外,为了使自己的产品能够进入到医院,公司要探索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产品营销模式。[陈科迪,袁芳.中国药品营销渠道发展对策研究——以云南白药集团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8(19):63-64.]加快创新力度,打造供、销一体化的营销体系。这样,既扩大了市场份额,又增强企业自身创新竞争力。而且通过与医院合作,还能建立双赢局面。[李静贤.浅析华润三九“高毛利、低净利”现状及改进建议[J].河北企业,2019(04):25-26.]
事实上,对各中药企来说,他们可以通过改变经营策略和营销模式等来扩大自身的优势,同时还可以进行行业的资源整合,更好的提高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