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起名知识 基于儿童审美心理的儿童读物封面设计研究

基于儿童审美心理的儿童读物封面设计研究

  基于儿童审美心理的儿童读物封面设计研究

  一、选题背景

  (一)儿童读物封面设计目的和意义

  1.创作目的

  儿童审美心理的构建对于儿童日后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儿童都有自身的审美认知,儿童读物的创作也要与儿童审美心理相匹配。因此好的儿童读物不仅要从儿童的认知和理解水平出发还要具有直接性,充满童趣,积极向上,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需求。其次,通过调研发现由于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公众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儿童读物市场展现了更大的潜力,这也为创作优秀的绘本读物提供了市场支持。

  本次创作是基于儿童审美心理,设计符合儿童审美的封面设计。封面设计中是要以儿童的内心世界为出发点,选择童趣的卡通形象,以及熟悉的童话故事,重新组合使其形象化立体化。插图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达到从儿童的体验和心理出发并增强吸引家长的参与度。

  目的是为了让人们从思想上了解要以儿童心理为出发点,深刻认识到在儿童读物的选择上不仅要关注故事内容,还要关注图画的视觉效果以及对儿童的吸引力。通过画面视觉元素来传达给儿童情感上的需求,引起家长们的共鸣。儿童的审美教育在无形中可以影响孩子的内心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美有了自己的认知,这对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2.创作意义

  儿童插图能促进儿童的视觉感受,通过明亮的色彩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也能带给儿童美好的体验,更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媒介。儿童的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让人们意识到儿童读物的创作应该立足于儿童心理符合儿童的审美偏爱,开发儿童智力,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

  (二)儿童审美心理的特征

  儿童审美心理的形成是遗传和周围环境共同造成的结果。儿童有其自身的审美认知这是来源于遗传所造成的。在审美认知的形成中,环境和教育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关键因素。由于遗传、环境、教育这三个因素的相互影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这些积累都会成为儿童最终的审美价值观。因此审美认知在儿童审美心理形成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小组走访调查,以及查阅各类书籍发现,儿童读物大多以插画形式表现,儿童插画也成为了儿童读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幼龄儿童往往对色彩、形状、符号都有着特殊的偏爱。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教育也成为了大家的关注点。由于儿童在年幼阶段识字比较少,表达能力有限,经常用直观的思维方式观察问题。所以这个阶段儿童的审美更偏向简单的形状,画面简洁,色彩明亮,易于儿童理解。并且在此阶段儿童的想象力不受思想观念的限制,因此创作者应该大胆的开发自己的想象能力,创作出更加天马行空的,适合儿童欣赏的艺术作品。

  对于大一些的儿童基本具有色彩的区分,对空间和形状都有了新的认识,开始以具体的形象观察周围事物,这个阶段的儿童也开始关注读物内容所带来的情感需求。所以在此阶段创作者应该用鲜明饱和度高的色彩区分,在阅读的同时提高对色彩的认识。创作的形象应该做一些夸张变形,产生强烈的艺术视觉效果,画面丰富,具有生动性,具体性,不仅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开发,还可以引起儿童阅读和学习的兴趣。

  作为创作者应该坚持从儿童的审美角度出发,提高插画创作的创作品质,在孩子的心里颜色的冲击力是最直观的感受,这就要求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运用饱和的颜色作为区分,来吸引儿童的视觉注意力;在儿童的世界里,所有的事物都在一条水平面上,儿童对三维空间的认识要随着年龄和生活经验的增长而增长,因此在创作中,创作者还要多以二维空间的形式为主。形象比例还要表现出实际的大小,以适应儿童的审美特征;由于儿童的关注点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往往会被夸张的形象细节所吸引,因此在创作过程中,思路要简洁清晰,细节要刻画生动形象,部分细节可以采用手工立体形式加以完善,创作出形式新颖、色彩明亮的艺术作品。激发儿童的审美体验和兴趣。

  (三)儿童读物封面设计内容与框架

  儿童审美心理为主题的封面设计主要以色彩、版面、故事情节为主题,采用手绘简洁的人物形象使其夸张变形,细节部分运用手工立体的效果,来赋予它特有的艺术形态,让儿童在阅读的时候有参与互动感,提高儿童的阅读体验与兴趣。

  让人们了解到儿童内心世界的纯真,插画中充满着梦幻的事物,这与儿童内心所想不谋而合,恰好运用好艺术想象力,发挥儿童插画的教育意义,有趣味性的艺术作品带给孩子无尽的乐趣,并从中得到精神世界的满足。

  二、创作的理论基础

  (一)儿童读物封面设计的基本概念

  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艺术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封面就如同一张“面孔”,是最先表现出来的部分,封面设计是通过艺术形象设计的形式来反映书籍的内容。封面起到对整本书籍的保护作用,还有更好的推广和宣传作用。

  封面设计中不仅要做到传达信息,还要在传播的同时给人一种韵律美的享受。在《图画书应该这样读》这本书中提出了绘本是图文合奏的艺术[孟亚楠.儿童本位观与绘本设计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3.],图文并茂的封面设计更能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和对内容的理解力。

  (二)儿童读物封面设计的发展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除了对物质条件的追求,也越来越关注精神世界的提高,纸质书籍对人类文明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信息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电子书正威胁着纸质书籍的发展,为了发挥纸质阅读的优势,书籍的封面设计也要更贴合大众的喜爱。作为儿童读物的面孔,封面设计要更加关注个性变化。

  由于儿童读物市场越来越受重视,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着手于儿童读物的制作,也给一些出版方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为了填充市场,同时也忽略了品质和印刷质量,在封面细节的设计上敷衍了事;封面设计趋于成人的审美喜爱;当然也有优秀的儿童绘本投放在市场上。就国内读物市场的需求而言,只有好好了解儿童读物的发展现状,才可以努力做好受儿童喜爱的儿童读物。

  (三)儿童读物封面设计的表现形式

  拼贴形式,拼贴艺术凭借使用材料的多样性传达创作者的理念,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形式已经超过了传统绘画所带来的独特魅力。拼贴一般采用两种材料进行叠加,采用纸张,树叶,纺织布等各种各样的原材料进行创作。创作者应该运用拼贴这种形式在封面设计中,让儿童在阅读中体会到乐趣,让阅读者深刻了解图书封面所传达的信息(如图2-1,图2-2)

  大色块的应用,对儿童而言,色彩的冲击力已经远远大于文字,识字较少的情况下,对大面积颜色较敏感。所以在色彩的应用上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儿童读物的画面是丰富多彩的,封面的设计上更应关注色彩的应用(如图2-3)。

基于儿童审美心理的儿童读物封面设计研究

  镂空形式,创作者运用在封面设计中运用镂空的形式来到雕刻的效果。镂空形式主要是以挖空图形前后有空间的层次。有时镂空形式不单出现在封面的设计中,在读物的内容表现上也会应用。镂空形式常常给人一种神秘感,这种神秘感又能迫使读者阅读的欲望,所以运用在儿童读物中最为合适。(如图2-4)

  

  图2-1拼贴画形式[作品来源网络,作者:艾瑞卡尔EricCarle代表作《饥饿的毛毛虫》,运用色彩的叠加实现拼贴画的效果。]图2-2布艺拼贴[作品来源网络,作者:丽娜·古柏曼《史密斯大街》用碎步拼贴,走线和纹理栩栩如生,配合示范方法利用碎步自己制作拼贴画,具有时代和教育意义。]

  

  图2-3色块应用[作品来源网络,作者:露西·卡森小鼠波波系列绘本,运用大面积色彩,画面简洁,易于儿童辨认,]

  

  图2-4镂空形式[作品来源网络,作者:尼娜·兰登猜猜我是谁系列套装,精装洞洞书,细节刻画生动,镂空的设计富有层次感,激起儿童的阅读兴趣。]

  三、读物封面设计作品分析

  (一)作品名称

  本次基于儿童审美心理的读物封面设计作品名称为《稚印象》。主要是以儿童的内心世界为出发点,探索儿童的审美喜爱,运用吸引儿童偏爱的色彩、形状、符号以及传统的故事情节,采取手工绘制的插画形象,以及手工仿真的细节刻画来满足儿童的情感体验,提取故事情节的主要人物加工制作,整个作品营造出温馨,童趣的艺术氛围,还原儿童真善美的内心世界。这也是创作者把作品定为《稚印象》的重要原因。此作品也表达了儿童内心的声音,让参观者感受到童真和童趣的同时又能好好思考儿童真正的喜爱是什么,平时是否关注到儿童真正的内心世界。呼吁各界人士在儿童的教育工作中,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从儿童自身出发。

  (二)创作思路

  1.调研分析

  儿童读物是儿童接触最早的阅读形式,并且是儿童早期对想象力,阅读力的重要载体。自绘本阅读在我国兴起之后,儿童绘本的市场越来越受欢迎,绘本读物的需求量也开始增多,绘本出版的种类繁多。

  在种类繁多的绘本作品中,不乏有许多引进的国外优秀的绘本,比如大卫·香农的《大卫,不可以》、,画面色彩明亮清晰,内容完整,讲述了一个顽皮的小男孩在做一些事情是,妈妈都会说一句:“大卫,不可以”,在阅读中可能会让人觉得这些事情很平常,但背后告诉我们的确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本应该有的调皮,却遭到了限制。不仅是给儿童阅读对家长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这也体现了儿童绘本的社会价值,众所周知,童年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一场家长和儿童的成长过程,所以更需要大量我们本土原创绘本的出现;在去书店调研的过程中还发现,家长在帮儿童选择绘本时具有盲目性,根据自己喜欢的类别或者希望让儿童看到的一些绘本进行购买,没有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绘本书籍。

  整个调研过程得出:儿童绘本市场需要大量优秀原创作品投入市场;儿童对色彩鲜明、童趣的绘本较为喜爱;家长在选择绘本时,要秉着儿童不同阶段的需求和喜爱去选择。

  2.创作构思

  通过小组调研,走访书店总结儿童现阶段适合的绘画风格,确定整体风格。

  寻找主题形象,在插画故事的选择上,通过天马想空的想象力,将情感融入创作作品中。

  在画面颜色的选择上,符合儿童喜欢的鲜明的、亮丽的颜色。

  (三)创作材料

  根据要制作的卡通形象在其封面上做一些手工形象再现,通常会用到日常生活中被闲置的东西,使用的材料如下:画笔、丙烯染料、硬纸板、、废旧碎布、纺织物、仿真毛领等毛织品、白乳胶等粘合剂。

  (四)创作手法

  1.确定所要创作的形象,找出其最突出的特点,再根据其主要特点进行主观的修改夸张、抽象、变形再添加装饰的元素。

  2.在创作作品时,要富有想象,故事情节的安排要符合儿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3.在制作时,运用手工拼贴的形式增加童趣。

  (五)创作成品

  本次毕业创作中,打算用动物形象作为主题形象,在儿童绘本插画的制作中,为了和儿童有情感上碰撞,决定使用动物形象。“稚印象”这个主题名称,也是希望我们最后的插画作品可以一直停留在儿童的印象之中,展现童真童趣的欢乐氛围。呼吁观看者能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从儿童的审美偏爱出发。

关于作者: guimow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