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花卉园艺 实现花期调控比较实际的方法,花期调控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实现花期调控比较实际的方法,花期调控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本文目录一览:

控制花卉花期的方法有哪些?

控制花期的方法:(1)控制光照:实验证明,短日照植物和长日照植物开花要求一定的日照长度。人为地减少或延长光照时间,即能使上述植物提前或延期开花。

(2)改变温度:对于大多数中日照植物来说,温度适宜就能提前开花;人工降低温度,就能抑制花蕾形成,推迟开花日期。

(3)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调节剂对植物开花具有促进和抑制两方面的作用,若使用得当,即可达到加速开花或延迟花期的目的。

(4)改变栽培措施:如采用分期播种、干旱处理、摘心等栽培管理措施,即可使一些花卉在较长的生长季节内分期陆续开花;也可使每年只开一次花的一些木本花卉,一年内两度开花;或使一些花卉连续开花等。

实现花期调控比较实际的方法,花期调控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怎样调控花卉的开花期?

花卉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可是由于光照、温度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和花卉自身生长发育规律,一些花卉只能在每年的一定时间开放。由于某些节日和亲友喜庆的需要,人们希望某种花卉能在需要的时间内开花,即按照人们的意志定时开放。这就需要人为地对花期进行调控,即所谓“催百花于片刻,聚四季于一时”。开花期比自然花期提早者称为促成栽培,比自然花期延迟的称为抑制栽培。

欲使花卉按照人们的需要适时开放,就要在深入地掌握各种花卉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熟悉各类花卉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用调节环境条件和花卉本身生育过程的方法来调控花期。常用的技术措施有以下四种。

(1)温度处理

①加温处理:对于需要在较高温度下就能形成花芽的花卉,如月季、茉莉、米兰、瓜叶菊、大岩桐、长春花、天竺葵等,只要提前加温,就能在需要开花时如期开放。对于正在休眠越冬但花芽已经形成的花卉,如梅花、牡丹、碧桃、迎春等,经受霜雪后,移入室内,逐渐加温,使室温保持15~25℃,并经常喷雾,就能提前开花。

②低温处理:多用于休眠越冬的花卉,如杜鹃、梅花、碧桃等,如在春季不让其开花,可放在2~5℃冷窖内,约每半月浇一次水,可使花期延后至“五一”或“国庆节”。

(2)日照处理

①短日照处理:此法可使短日照花卉提前开花,如菊花、一品红、叶子花、蟹爪兰等。这类花卉在健壮生长之后,采用遮光处理,常用黑布(或黑塑料)将全株罩严,每天只给8~10小时光照,经过此处理50~60天后即可提前开花。

②长日照处理:采用长日照处理,可以使短日照植物花期延后,如将菊花在花芽未分化前(8月下旬),每天用灯光补充光照,使每天见光时间超过12小时,即可抑制花芽形成,延迟开花;反之,也可采取加光法使长日照花卉提前开花。

(3)药剂处理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花卉,可以打破休眠,促进花芽分化,提前开花。如用200~40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对八仙花、杜鹃、樱花等进行处理,对打破休眠有效。

(4)栽培措施利用花卉不同时期播种、扦插、修剪、摘心等栽培措施来控制花期。如唐菖蒲采用分期栽种的方法,可以做到四季有花;一串红采用摘心措施,可以延迟花期20多天;大丽花从扦插到开花大约需要120天,采用分期扦插育苗,可调节花期。

人工调控花期有哪些方法?

如今的市场,在年节或者一些特殊的日子让花卉开放,能获得较好的利润。通过花期调控技术可以打破自然花期,让花卉在所希望的时间开放。

人工调控花期的手段主要有调控温度、改变光照周期等办法。

(1)调控温度。

温度对植物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某一特定温度下,植物打破休眠或春化作用,开始生长或进行花芽分化。二是温度作用于植物生长速度,通过温度控制促进或抑制植物的生长,而使其开花时间发生变化。

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周期性。例如一二年生草花,其生育周期就是一生。而对于多年生植物而言,一般认为一年为一个生育周期。正常生育所必需的温度或生育适温以年为周期发生变化。植物所具备的此种性质被称为感温周期性。正是利用这种周期性,可以借温度控制进行开花时间调节。也就是说,通过人为对植物生长环境温度进行调节,赋予最适合于植物的感温周期性的条件,使其提早生长、开花,或者不赋予该条件而抑制其开花。

(2)改变光照。

明期与暗期进行周期性的交替,被称为是光周期。明期长为长日,明期短为短日。植物的生长或开花受到日照长度的影响,这种性质被称为光周期性。在花期调控方面,通常会利用到植物的光周期性。

一般来说,在长日季节开花的植物就是长日照植物。在短日季节开花的植物为短日照植物。以菊花为例,菊花是短日照植物,如果希望它在春、夏季长日照季节开花,就需要进行遮光处理,缩短光照周期;若是想让其在冬季开花,则需要增加光照,抑制其花芽分化,使其进行营养生长。如果是长日照植物处理方法则相反。

关于作者: guimow

热门文章